我小时候上学,父母没文化,从不管我的学习。上课听讲、放学写作业,就是我的全部课业学习内容。家里没人辅导,也从不过问,连试卷的家长签字都是我自己模仿着写上。除了课本,没有任何一本教辅书,也没有课外练习册,就这么踏踏实实的一路学霸,考上市重点中学,考上985。我一直认为,除了我的求知欲望强、学习专注力好,良好学习的先天基因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娃去年9月开始上幼小衔接,我自认为孩子还是很聪明的,继承了我的良好基因,学习应该不会让我操心。
但是!我被现实狠狠地打脸。老师按照数学课本在教一年级数学,娃学的那个费劲,把我快给整崩溃了,预想的学习状态是父慈子孝,结果差点儿变成鸡飞狗跳。
我开始反思,问题出在哪。一个原因是,我自以为的良好基因,可能是为伪命题。另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稀烂的课本。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本(也包括其他学科的课本,也包括中学课本),被所谓的专家们编写的面目全非,前两年爆出的毒插画只是明打明地下毒,而知识内容的编写却是在偷偷下毒。
1、知识的讲解只有举例,没有定义,新知识从不给出精确定义,更不会讲其背后的本质。课本不能用来预习,也不能用来复习,变成了一本老师留作业的习题册,相当于孩子根本就没有一个真正的用来学习的课本。
2、知识不成体系,完整的数学结构被打破,课本内容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根本不能让孩子建立完整、条理的数学逻辑体系。
3、结构、排版凌乱,毫无章法,大人看着都费劲,来来回回翻无数遍才能弄明白课本每页在说啥,孩子回家就更不可能再看一眼课本。
4、教学内容进度编排不符合孩子大脑的生理发育。我记得小时候,一年级学加减法、二年级学乘除法,没有其他附加烧脑的应用题,老师留的作业就是计算题,不需要文字,当然不需要家长念题,自己就把作业写了。等3年级计算熟练了,大脑发育也更完善了,认字也多了,开始学习各种联系生活场景的应用题,轻松面对,毫不费力。现在呢,每个章节从一年级开始就融入各种烧脑的问题,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文字能力、理解能力都提出了不切实际的高要求。这样的课本岂止是和孩子的大脑较劲,课本绝对是在和大自然的规律较劲。
难怪有家长和老师说,这样的课本,不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而是为了让孩子学不会。孩子用这种课本,只有智力超群,还要老师足够优秀,他才能成为毒教材的漏网之鱼,其余的孩子呢,只能妥妥地被毒害。
以上只是我对现行课本的个人观点,不保证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我决定自己来教孩子数学,既然要教,就需要自己先学习。由此,我发现了一本好书,或者说是神书:《数学家讲解小学数学》,作者是美国的伍鸿熙教授,美国国家数学教育专家咨询组成员,对此书的评价太多了,篇幅太长,这里就不写了,大家可以自行去搜索。这本书不是给孩子用的课本,而是给准备亲手带娃学习数学的父母用的。这是一本500页的大部头,如果你致力于自己鸡娃,并且有耐心去先学习,那么恭喜你,你找对地方了,神书属于你。如果你没耐心自己教孩子,也不用在这里浪费鲜花,请移步。
image.png 48.38 KB
image.png 74.54 KB
image.png 65.25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