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综艺大姐大张小燕曾说过这样一件往事:她先生病逝时,她痛苦地日夜难眠。林怀民跟她讲,要从黑洞中走出来。 她也想,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痛整团凝结在心里,哭都哭不出来。后来她偶然听到一首诗,诗的末尾说:当你埋葬土中,我愿是依伴你的青草,你是灰,我便成尘,如果你对此生还有眷恋,我就再许一愿,与你结来世的姻缘。当听到作者温润清朗地念出这几句话时,她终于大哭一场,从压抑的黑洞中走了出来。几年后,这个声音上了张小燕的节目。小燕姐不无动情地说,是你救了我,让我如今变得这么从容平和。这个人就是蒋勋。著名诗人席慕容赞他“是这个时代踏入艺术门槛的最佳引路人”女神演员林青霞,视他为“唯一偶像”称“听他讲《红楼梦》,心里会产生安定的力量”。他被誉为台湾的文化教父,在生活美学的传道上无人可替代。他以布道者的心境,借由经典文学阐释生活美学。蒋勋说:“文学,是一种救赎。”就像小燕姐因为一首诗走出了人生黑洞,文学赋予人力量,使人超然于简单的生活之上,挣脱现实的纠葛,获得灵魂的净化。文学是照进现实的光文学是照进单调贫乏的现实生活的一束阳光,注入一种向往,这与现实生活无关。在文学里,我们看到“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所展现的自信自在。也许这个女子现实里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痛苦,可是在黎明看见太阳时,她可以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那一刹那她的生命是华丽的。一部文学作品可以流传上千年,是因为当中有一个生命让我们觉得亲近,好像身边的朋友。阅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哀伤、孤独、希望,这是文学最大的力量,也是文学在人类文明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文学是通往美的小径在蒋勋先生看来,文学是我们探索生活美学的入口,它是我们学会生活、欣赏美的开始。在文学中,看到细腻的美,感知生活的慢,学会欣赏,渐而渐之也学会表达: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看到香炉的飘渺烟,会用“静逐”,会用“藏莺”、“隔燕”这些表达……这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职场中,会欣赏美,独到的品味,有韵味的表达,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竞争力。也难怪蒋勋会说“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文学的价值超越功利文学除了拥有外在的价值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拥有内在的、看似无用的、超越功利的价值。正如蒋勋先生所言:“文学与艺术或者说美的世界,对人生最大的贡献,是把我们带到一个不功利的状态。”简单说来,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并不单是刻意的读一本书,而是读完一本书后,忘掉所有的形,安然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关于诗歌的学习,蒋勋先生在解读《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写下了这样一个句子“也许在某一个月圆之夜,在某一个角落,忽然一个句子会跑出来,那个时候才是这首诗影响最大的时候。”文学,确实赋予人感知和美。但并不是所有文学我们都能但凭原著体会到。这时,我们需要一个引路人,带着我们看未曾体会到的美。从蒋勋入门文学,无疑是上佳的选择。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4Z2iu7BUAlQNR8yyM_C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