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史》是200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杨宽,主要讲述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关键性的重大变革和发展时期,无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变革和发展;而且这种变革和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可以说直到今天。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称之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是不错的。
这时农业生产,由于铁工具的普遍使用,水利灌溉工程的开发,生产技术的进步,荒地的开垦,一年两熟制的推行,农田产量很有增加,使得五口到八口之家的小农得以成长。魏、秦等国先后推行按户籍“良民”身分授田的制度,规定一夫授田百亩,于是国家规模的自耕小农发展成为君主政权立国的基础。随着小农经济成为立国的基础,各国政权组织相应地发生变革,废弃了原来由各级贵族统治的制度,开始形成以将相为首脑的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普遍地推行着郡县两级的地方行政组织。
战国前期各国先后进行变法,都是为了进一步加强这种政治经济上的改革,维护和发展小农经济,奖励农民为国家努力“耕战”,由此富国强兵,从而谋求在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战国时代这样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而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为秦汉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到近代。
作品目录
编辑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 战国史的重要性
二 战国史料的整理和考订
第二章 春秋战国间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 冶铁技术的进步和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
二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三 粮食作物、桑、麻以及漆园、果园的分布
四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业产量的提高
五 农本理论的产生、管理农业政策的实施和农业科学的兴起
第三章 春秋战国间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 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二 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 商业的发展和富商大贾的出现
四 城市的兴起及其发展
五 铸造货币的广泛流通和高利贷的横行
六 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商业政策的讲究
第四章 春秋战国间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第五章 战国前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改革
第六章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及其重要制度
第七章 七强并立的形势和战争规模的扩大
第八章合纵、连横和兼并战争的变化
第九章 秦的统一
第十章 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
第十一章 战国时代科学和科学思想的发展
第十二章 战国时代文化的发展
附录一 战国郡表
附录二 战国封君表
附录三 战国大事年表
战国大事年表中有关年代的考订
后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