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喜欢,如果喜欢的人多
我会把这个作者的更多书籍和大家分享
这个作者的故事非常温馨,没有什么说教,充满日常生活和一些适当的奇思妙想,非常贴近孩子的视角。强烈推荐
Arnold Lobel
参见 https://zhuanlan.zhihu.com/p/74747287 这个知乎专栏的介绍
以下是粘贴的内容,欢迎去原贴看,有配图,更生动。
幽默、温馨和忧愁
和其他很多书一样,我是在亚马逊上发现的《Frog and Toad》(中文《青蛙和蟾蜍》)。有趣的是,那时一岁多的孩子对它并不感冒,拿到后只是简单地指认了一下封面上哪个是青蛙、哪个是蟾蜍之后,就玩别的去了。倒是我一口气把这本书从头到尾通读了一遍,因为故事里面有一种,用孩子妈妈的话说,“有点二”的幽默深深地吸引了我。
不市侩、不愤世嫉俗、也不黑色,这种幽默充满生活气息,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像是在故事“Cookies”(饼干)里,两个好朋友抵挡不住美味饼干的诱惑,绞尽脑汁想办法把饼干藏起来,让自己拿不到。
然而读到后面,很多故事中却泛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像是“Alone”(独处)的结尾:
Frog and Toad
stayed on the island
all afternoon.
They ate wet sandwiches
without iced tea.
They were two close friends
sitting alone together.
整整一个下午,
阿青和阿蟾
都留在岛上。
没有了冰茶,
他们吃着水浸过的三明治。
他们是两个
独自一起坐在那里
亲密的朋友。
这种忧愁让我想起了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的《小王子》(Le Petit Prince),孩子或许无法体会到这种微妙感觉,但它却吸引了我这个大人。
我继而去查找更多的Lobel的作品,包括他为“I can read!”创作的系列图书、一本四个故事的合集《The Arnold Lobel Treasury》、他模仿寓言故事风格创作的《Fables》(1981年凯迪克奖的获奖作品),以及他和妻子Anita Lobel夫写妻画的《The Rose in My Garden》(中文《我花园里的玫瑰》)。这些作品各有特点,但也有相似的地方。
一个出色的讲故事的人
如果说Eric Carle(艾瑞·卡尔)是用图画来写作,那么Arnold Lobel则是一个出色的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他的书不像是绘本,而是有很强的故事性,配图是为故事服务,而非喧宾夺主,这有点类似过去的那些为经典童话故事创作的传统插图。我所读到的,只有《The Arnold Lobel Treasury》里面的四个故事对于配图的依赖程度大一些。与之相对应,Lobel的行文非常精细、讲究,比如“I can read!”系列的几本书,会特意选用一些句式来加深孩子对于文法的印象,比如《Uncle Elephant》(中文《大象叔叔》)里那些重复、排比的句式体现得尤为明显。而在《The Rose in My Garden》里面,递进式的行文和图画相得益彰,也是让人拍案叫绝。
(《Uncle Elephant》里,叔叔为小象创作的歌曲)
(《A Rose in My Garden》里的递进式行文和配图)
Lobel的故事情节设计很自然,有一些经典童话的风范,往往还带有一点憨憨的幽默,继而是温馨的感觉。这些故事反映出作者本身的一些特质,但也能从中看出他的精心设计,让它们符合典型的儿童图书的标准,带有一些教育意义,比如《The Arnold Lobel Treasury》里面的《Prince Bertram the Bad》(淘气王子波特莱姆)。
真实的Arnold Lobel
我和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Lobel的书,不过我们的选择完全不同。我更喜欢像是《Frog and Toad》、《Uncle Elephant》、《Owl at Home》(《猫头鹰在家》)这些,而孩子则更喜欢《Small Pig》、《Prince Bertram the Bad》、《The Great Blueness》等。
我喜欢Lobel的那种放松、幽默、温馨的感觉,然而也有很多他创作的故事让我感觉有明显的模仿痕迹或者说教意味,生硬且不太自然。这也让我有点好奇,Lobel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16年的《纽约客》上,有一篇关于Lobel的文章,“‘Frog and toad’: An amphibious celebration of same-sex love”。文章不长,但里面谈到了Lobel的经历、他的性取向、家庭、家人对他的回忆、他的创作,等等。
Arnold Lobel 1933年生于美国洛杉矶,但在纽约州的Schenectady长大。童年时期的Lobel由于体弱多病,常常在学校受到欺凌。1955年,Lobel从普瑞特艺术学院(Pratt Institute)毕业,同一年,他也同他的大学同学Anita Kempler成婚。Lobel最初从事的工作是广告业,1961年,他开始为Harper & Row创作绘图。而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Frog and Toad》系列,则于1970-1979年间陆续发表。Lobel是个同性恋者,1974年,他向家人坦承了自己的性取向,1987年,Lobel在纽约因艾滋病去世。在他26年的创作生涯里,他绘制了将近100本书,其中的很多是自写自画。
Lobel有一子一女,Adam和Adrianne。有意思的是,孩子们对Lobel读给他们的故事并不感兴趣,“这只是爸爸写的又一个故事—他现在要读给我听了”(It was just ‘Papa’s written another story—he’s going to read it to me now.),这是女儿Adrianne的回忆。这和我们家的情况类似,现在是我喜爱Lobel的作品更多一点,而不是孩子。
相比于很多儿童文学作者对于创作的热情,我感觉对于Lobel而言,创作更像是一个工作,涉及到复杂的设计,责任感大于热爱。但是,或许随着创作的深入,他也开始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发现儿童文学对自己不仅仅只是一份工作。
Lobel细腻的笔触正好符合了我们认为儿童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的特质,但这些作品,或许并不是写给孩子的,而是他写给自己的,是他自己情感的宣泄,比如《Frog and Toad》里的友谊、《Uncle Elephant》里的亲情、《Owl at Home》的家的温馨,或许成年人才会产生共鸣。
这一切只是我的猜测,满足的也许只是我的好奇心,是否正确无从验证,也并不重要。逝者已矣,但他的那些颇具特色的作品,在浩如烟海的儿童文学世界里,仍旧会为现在和未来的家长和孩子们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在《纽约客》文章的最后,Lobel的女儿,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布景设计师的Andrianne感慨说:“他(逝世时)只有54岁,想想我们错失的那些故事。”
但或许对于Lobel而言,离开反而是一种解脱。正像故事《Owl and the Moon》(猫头鹰和月亮)的结尾:
Then Owl put his head
on the pillow
and closed his eyes.
The moon was shining
down through the window.
Owl did not
feel sad at all.
阿鸮把头
枕在枕头上,
闭上了眼睛。
月光透过窗户
照进了房间。
他不再
感觉到悲伤。
后注:
1. 1. 中文翻译普遍把《Frog and Toad》译作《青蛙和蟾蜍》。这种直译颇为生硬。结合故事里面那种憨憨的幽默,用“阿青和阿蟾”或许更为贴切。同样,《Owl at Home》里面的猫头鹰可以用“阿鸮”指代。
2. Lobel创作《Frog and Toad》的灵感或许来自女儿Adrianne。一次Lobel一家人在佛蒙特(Vermont)度假,Adrianne带回家一个蟾蜍,但被父亲误认为是青蛙。Adrianne纠正了父亲的错误。一年之后,《Frog and Toad》系列的第一部就问世了。